職場霸凌,不該只是議題|台灣最新法規+真實故事

1. 成大開刀房刺殺案:霸凌帶來的極端衝突

2018年,成大醫院一名體外循環師因長期遭排擠、不讓休假、辦公室刁難等,最後帶刀闖入開刀房刺傷同事,震驚社會 維基百科+1。雖非最新,但這起醫療職場案例的激烈程度,提醒我們「制度漏洞」與「霸凌文化」若未被遏止,會導致多難以預料的後果。

2. 科技業悲劇:刁難加羞辱 重創心理安全

2025年3月,科技公司「雲云科技」發生一名技術長被董事長持刀刺死的悲劇。技術長曾在離職信中指出,自己長期受到霸凌與羞辱。調查發現公司未設置職場暴力預防機制,事後被勞檢要求改善系統與流程 勞資軍師Vicky

這些事件真實存在,讓人無法忽視霸凌的惡果,也凸顯制度與文化的雙重缺口。


二、法規基礎:職場霸凌已非空談

儘管台灣尚無專屬「職場霸凌法」,但相關法律已有雛形和保障:

  • 勞基法第8條:雇主須預防職業性災害,維持安全工作環境。
  • 職安法第6條:明訂雇主要防範員工因他人行為受身心不法侵害。
  • 職安法第39條:保障申訴者免遭解僱、調職等報復,違者罰鍰可達 3 萬~15 萬元。
  • 民法第483-1條:雇主若未盡保護義務,可能面臨賠償責任。
  • 最新修法草案(2025年3、8月):新增「職場霸凌防治專章」、明訂單次重大霸凌行為也可能構成霸凌,且提高罰則,雇主不作為最高可罰 150 萬元 客新聞 HakkaNews今周刊
  • 公務員保障體系也同步修法:把職場霸凌納入可記二大過並免職的重大違失類型 世界新聞網

三、HR 該如何設計抗霸系統?七步走+申訴流程建議

七步 HR 處理流程

  1. 調查與評估:確實記錄事件、蒐集證據,保持中立與客觀。
  2. 訂定明確規範:工作規則或章程內明列霸凌行為定義與處置方式。
  3. 支持受害者:提供心理諮商、保密申訴通道。
  4. 公正調查與懲處:啓動調查小組(必要時含外部成員),依情節予以警告、調職或解僱。
  5. 教育與預防:定期內訓反霸凌課程,強化旁觀者責任。
  6. 預防性制度建構:落實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計畫與通報管道 勞資軍師Vicky
  7. 法律諮詢備援:確保流程合法、合規,降低風險。

設計申訴流程三大原則

  • 多元通道:如主管、HR、外部調查單位等皆可接受申訴。
  • 保密保障:避免申訴者二度傷害。
  • 禁止報復:保障申訴人不遭調職、解雇等不利處分,違者依法處罰。

許多公司會設計對應的 SOP 流程圖,從申訴 → 調查 → 處理 → 後續追蹤,每個環節均有紀錄,避免疑慮或爭議。